藏傳佛教的起源

藏傳佛教包含四個傳承分爲寧瑪派、噶舉派、薩迦派格魯派。其不間斷的傳承法規及證悟上師可追溯到公元前5世紀,2500年前釋迦牟尼佛在世時代。

松贊幹布是西元七世紀西藏皇朝始祖,傳統公認是因為他兩個妻子 - 尼泊爾的布里庫蒂·德維公主和中國的文成公主的影響,而引至佛教傳入西藏。兩位公主乃是虔誠的佛教信徒而也被視為綠度母和白度母的化身。

Songtsen Gampo flanked by Princess Wencheng on the right and Princess Bhrikuti Devi on the left. Samye Monastery in 1904

松贊幹布首創藏文字母,且日後演變成古典藏語。因為這步關鍵元素使赤松德贊王在其統治期間能順利把佛經典籍從梵文翻譯成古典藏語。赤松德贊王當時也迎請寂護大師、蓮花生大士、無垢友尊者與其他來自印度的佛教法師入藏。在西藏的第一座佛教寧瑪寺,瑪桑耶敏久倫吉白祖拉康(思量無際不變頓成神殿)裏為最初七位藏人傳授佛門比丘戒。

桑耶寺的典型外貌取具須彌山,於公元779年落成開光。它的建築設計是模仿歐丹特普裡寺,印度第二原始佛教法學院。歐丹特普里寺在其高峰時期有一萬兩千名僧人。其地點是當今印度東北比哈爾邦,在印度規模最大及最古老的佛教學院那爛陀寺的附近。

舊譯寧瑪(古舊翻譯法流)是四大藏傳佛教裏最早期的的傳承。密宗伏藏師蓮花生大士寧瑪派的始祖。其宗派起源及在世的法業的預言在釋迦牟尼佛在生時已流存。

寧瑪傳統的法規是師承桑耶寺從梵文翻譯成古典藏語的佛經。其密續金剛乘傳承源自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其口授傳承經藏乘金剛乘兩種教法之一。別外一種教法是伏藏傳承

經藏乘包含小乘大乘的教法而被稱爲因乘。因爲它隨修道積累功德及智慧來證得開悟的境界。

Guru Padmasambhava Mingyur Dorje

伏藏傳承是把埋藏的佛法重現於世。岩藏如經書、法器被蓮花生大士伊喜措嘉埋藏於石頭,水晶,地下,樹木,水,空間及伏藏師的心識裏至日後吉祥時機成熟時才顯示。寧瑪白玉虛空藏淨觀法脈是由十六歲的明珠多傑尊者在十七世紀時顯示。

King Tri Ralpachen King Trisong Detsen

赤惹巴間和他的祖父赤松德贊,與松贊幹布被尊稱爲西藏的「吐蕃三大法王」。在他的統治期間,赤惹巴間建築了一千座寺院及邀請了許多印度佛教大師如蘇倫德拉博迪、釋蘭陀羅菩提、達那士拉等來西藏,與拉特納拉克希塔、達摩達西拉、翻譯師約納塞納等西藏大師以松贊幹布時面世的梵藏文言詞典 – 馬哈威烏特普蒂,來修訂早期佛經翻譯使用的術語和文法結構。赤惹巴間下旨所有的佛法經典必須直接從梵文翻譯過來。

Langdarma Lhalung Palgyi Dorje

赤惹巴間在公元838年被信仰笨教本土神的恐怖分子暗殺後,他的弟弟朗達磨繼承王位。在親笨教大臣賈爾托雷·塔克尼的慫恿之下,朗達磨對佛教敵意日増,且下旨放逐與殺害佛教僧侶及毀壞佛教寺院和佛經典籍。朗達磨的迫害統治在他被文殊菩薩的化身,即當時貝諾法王的前世化身,佛教比丘拉隆·貝吉多傑暗殺後終結。

西藏佛教的複興始於10世紀後期,寧瑪派隨著伏藏典籍的出現重整其修持法規及依從印度師承經藏來成立的薩爾瑪新譯派傳統。傑出的薩爾瑪派流包括噶當巴派,噶舉派、薩迦派及格鲁派

Dromtönpa Gyelwé Jungné Chekhawa Yeshe Dorje

噶當派是在公元1056年由印度佛法大師阿底峽·典龐卡拉·斯里那那的藏族弟子仲敦巴·甲哇·琼乃在公元1042年被邀請到西藏時所創始。其弟子恰卡瓦·伊喜·多傑是纂修「修行七要」原文版本的首位作者。

Marpa Lotsawa Naropa

噶舉派是由瑪巴羅咱瓦 (西元1012—1097)所創立。他曾三次去印度及四次往泥泊爾去請經。他的主要上師包括那洛巴、梅紀巴尼古瑪噶舉派傳承也引發起許多各門各戶的支流創立。噶舉派的主要修行是大手印那洛瑜伽六法

Drogmi Lotsāwa Śākya Yeshe Ratnakarasanti

薩迦派始祖是11世紀後期師承那洛巴尊者、寳生寂尊者及其他印度智首十二年的弟子卓彌·羅擦瓦·釋伽·耶喜。薩迦派的傳承法規是由「薩迦五祖」所鞏固。「薩迦五祖」的其中一位是卓彌·羅擦瓦·釋伽·耶喜弟子昆恭·却嘉波的孫子薩千·貢噶·寧波昆恭·却嘉波的祖先是蓮花生大師弟子及在桑耶寺最早受戒的七位比丘之一的昆·陸千·旺波。另外四位「薩迦五祖」是索南·遮摩,傑尊·札巴·蔣稱,薩迦班智達喬賈爾·八思巴薩迦派的主要修行法門包括師承喜金剛密續部道果部,金剛亥母類的那洛空行母部百種成就法

Tsongkhapa Nagarjuna

格魯派是由宗喀巴(公元1357-1419年)在十五世紀時所創立。宗喀巴自幼學習佛法。成年後拜訪並就讀於西藏的所有主要寺院,且對龍樹菩薩中觀見產生深厚的興趣。他推廣傳統戒律修行為達到究竟涅槃境界之道。格鲁派的主要修行法門包括菩提道次第及十一世紀阿底峡尊者噶當派傳承教規。

十九世紀的寧瑪大師米龐·蔣揚·南嘉·嘉措 (1846 – 1912)曾對藏傳佛教四大宗派有如下觀感:

這四大宗派是繼嗣佛陀師利菩薩佛子,代表四種殊勝妙法:寧瑪派捨執離著,掌握密咒妙行,是施運密續修行心法的精量;噶舉派善於修禪悟道,是依歸禮敬傳承上師修行的心要;薩迦派善於闡釋經論,是起成二段修行的法眼;格魯派善於戒律清修,掌握經藏論述,是施運三藏修行的法體。四大門派都歸根於同一法脈。好比同一父母在不同時候所生的孩子。無論跟隨哪一個傳承,要以正念正行處世待人,恆修精進成正果。